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市場、城市、交換流動中的城鄉鏈結
Markets, Cities, and Urban-rural Linkages within Exchanges 
開課學期
109-2 
授課對象
工學院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授課教師
黃舒楣 
課號
BP5032 
課程識別碼
544 U194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工綜305 
備註
總人數上限: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2BP5032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在每個街角都有便利商店的時代,傳統零售市場(或稱菜市場)還有存在意義嗎?你最近一次什麼時候逛市場?

城市開始於交換,交換成就了市場的不同面貌。在今日零售通路與行銷技術推陳出新,台北市的百餘個傳統零售市場(包含公有及私有,)如何適應演變? 市場既是交換又是地方,還是社會過程。不只是法定市場範疇,街市一體,這堂課也期待讓同學嘗試理解街道生計,從它同時被馬克思主義、現代性與資本主義都排除的特殊歷史潛力來看,如今在特定時段或時節以特定形式出現的「合法」市集交易,是時尚裝飾、獎賞還是不得不的補強措施呢?

這堂課將由不同主題切入,深入探討傳統市場相關聯的交換、流動,如何串聯著城與鄉的不均發展與不對等交換。從城市歷史考察開始,探究市場如何被制度創造/規管,作為國家與社會互動協商的生鮮戰/展場,甚至隱藏有福利性格。還有討論市場作為交換系統,涉及的城鄉連結、資源物質運送分配。其他的,市場的日常生活政治、都市非正式性,以及由此可能延伸,傳統市場逐漸式微或被制度勸退,逐漸有市場作為公共/替代空間、市場襲產化等新議題。

 

課程目標
這堂課結合理論和部分實作練習,希望與同學們共同探索不同研究取徑,琢磨如何走踏大街小巷中的菜市場,去挖掘市場中不為人所知的重要意義。  
課程要求
1. 閱讀發問心得: 修課同學需充分閱讀指定資料或聆聽專題演講,提出問題或心得(300-400字,整學期請任選則交六次,課堂前交初,每次五分,多交者可納入課堂參與考量酌情加分)。(30%)

2. 期中報告: 菜市場日常觀察 (口頭報告+500字摘要)(20%)

3. 期末報告(40%):
(1) 本身論文研究即處理市場相關題目者,可以其論文個案為題。
(2) 以課程指定的菜市場為共同書寫與協作場域,完成團體報告,同時將鼓勵同學透過公共發表,促進社會對於市場(學)的認識與參與。

4. 課堂參與(10%)

共同書寫與共同討論: 透過書寫與交換閱讀,促進同儕互評書寫的回饋與交流。同時將鼓勵同學透過公共發表,促進社會對於市場(學)的認識與參與。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以下依週次說明主題和相關閱讀材料,此為暫定版本,修課同學請以開學的依週版本為準。

W1 導論: 零售市場與城市的發生+課程說明

鍾順利,2006,《臺灣日治時期五大都市之公設消費市場建築》,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余舜徳,1997, 對立與妥協:試論夜市與國家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 82, 115 – 122

徐振國,2001,台灣「商郊」顯示的前現代國家特性和政商關係。東吳政治學報,第十二期,頁113-140。

Cross, J. and Morales, A. 2007. Introduction: Locating street markets in the modern/postmodern world. In Cross, J. and A. Morales (Eds.) Street Entrepreneurs. London, Routledge. pp. 1-14

W2 Planning/Governing the markets

邱啟新,( 2014) 新自由主義治理下之本土消費地景轉型:士林夜市與建成圓環更新比較,輔仁大學藝術學報,第三期,1-15。

Huang, G., Xue, D., & Wang, Y. (2019). Governmentality and Spatial Strategies: Towards Formalization of Street Vendors in Guangzhou,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43(3), 442-459.

Thomas Devlin, R. (2018). Global best practice or regulating fiction? Street vending, zero tolerance and conflicts over public space in New York, 1980–200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42(3), 517-532.

Mele, C., Ng, M., Chim, MB. 2015. Urban markets as a ‘corrective’ to advanced urbanism: The social space of wet markets in contemporary Singapore. Urban Studies 52 (1), 103-120

W3 市場作為交換鏈結Marketplace as a site of linkage/exchange

吳鄭重(2004)〈「菜市場」的日常生活地理學初探:全球化台北與市場多樣性的生活城市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5: 47-99。

劉妍妙,2011,菜市買賣生活的民族誌研究:以台中市公有建國市場與民有東興市場為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MATHEWS, G. (2011). 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Chungking Mansions, Hong Kong. Chicago, Il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選讀 Chapter 1-2) (有中譯本《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譯者:Yang Yang,2013,青森文化出版)

W4 Marketplace and urban informality

Kreibich, Volker. 2012. Chapter 8 The Mode of Informal Urbanisation and Uwe Altrock, Chapter 9 Conceptualising Informality in Colin McFarlane, Michael Waibel. 2012 (ed.) Urban informalities : reflections on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Farnham; Burlington, VT: Ashgate.(ebook available at NTU library, 至少讀一章)

Roy, A. (2005). Urban informality: toward an epistemology of plann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71(2), 147-158.

McFarlane, C. (2012). Rethinking informality: Politics, crisis, and the city. Planning Theory & Practice, 13(1), 89-108.

W5 傳統市場與日常不穩定性(everyday precarity)

Chan, N. K. (2018). Place-Making and Communication Practice: Everyday Precarity in a Night Market in Hong Kong. Space and Culture, 21(4), 439-454.

Leung, C. Y. (2008). Everyday life resistance in a post-colonial global city: A study of two illegal hawker agglomerations in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方怡潔,危機中的「未來」與日常烏托邦

香港電台 鏗鏘集 天光墟專題
https://youtu.be/zuhzytrr-Cs

還有不少是NGO研究報告(以下是中文)
墟市發展與婦女就業(樂施會)
https://www.oxfam.org.hk/tc/f/news_and_publication/1456/content_22871tc.pdf

深水埗墟市研究報告(社聯)
https://www.poverty.org.hk/sites/default/files/SSP%20Street%20Market_report%20A.pdf

進階選讀
Swider, S. (2015). Reshaping China’s urban citizenship: Street vendors, chengguan and struggles over the right to the city. Critical Sociology, 41(4-5), 701-716.

Koster, M. (2020). An ethnographic perspective on urban planning in Brazil: Temporality, diversity and critical urban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44(2), 185-199.

Kim, Y. Y., Baek, S. H., & Lee, S. S. Y. (2018). Precarious elderly workers in post-industrial South Kore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48(3), 465-484.

W6 Vending and Mobility

張子若,2017,日日新鮮的街道市場: 攤位繫留的跨市場攤販移動與市場形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丹威,2019,鄉村中的移動成市:臺南東山巡迴販車的日常實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Tran, H. A., & Yip, N. M. (2020). Rhythm of endurance and contestation: Everyday practices of roaming vendors in Hanoi. Geoforum, 117, 259-267.

Turner, S., Schoenberger, L., 2012. Street vendor livelihoods and everyday politics in Hanoi, Vietnam: the seeds of a diverse economy? Urban Stud. 49, 1027–1044. https://doi.org/10.1177/0042098011408934.

W7 Marketplace as a social site/gendered site

Watson, S. 2009. The Magic of Marketplace. Urban Studies 46(8): 1577-1591.
Gozalez, S. and Waley P. 2013. Traditional retail markets: the new gentrification frontier? Antipode

王志弘、沈孟穎,2009.03,〈疆域化、縫隙介面與跨國空間:台北市安康市場「越南街」族裔化地方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3: 119-166。

影片:美髮好時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Cfny9bPuQ

劉嘉文,甦醒在城市甦醒之前─台中建國市場的徹夜觀察
http://eyesonplace.net/2016/04/11/1708/

進階選讀:
项飚,2000, 跨越边界的社区 :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台大圖書館)

W8、W9 (邀請演講,無指定閱讀)

W10 市場的襲產化與文化再尺度化

Tam, A. (2017). Singapore hawker centers: Origins, identity, authenticity, and distinction. Gastronomica, 17(1), 44-55.

Henderson, Joan C. "Managing urban ethnic heritage: Little India in Singapo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14.4 (2008): 332-346.

Lyons, J. (2005). ‘Think seattle, act globally’ Speciality coffee, commodity biographies and the promotion of place. Cultural Studies, 19(1), 14-34.

榮芳杰,2016,從「傳統市場」走向「市場生活」的現代觀察

W11-13 (結合菜市場場域調整中,開學後公告)

W14 永遠遭遇困難的傳統零售市場改建 (暫定邀請陳恆文建築師演講)
劉嘉文,2018,動遷城/成市:台中建國市場搬遷的都市過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宗霖,2005, “歷史性場所的地景變遷與空間再結構過程 – 台北市西門市場更新再利用案”,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嘉惠,2012,傳統市場在歷史區域再生中的角色扮演-以台南市東菜市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參考書目
請以開學第一周課程大綱為最新版本,相關文章讀本分列於分週大綱內容。

其他參考資料:

Bestor, Theodore C. 2008. Tsukiji: the fish market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Berkeley [u.a.]: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選讀Chapter 2-3)


可注意參考的市場建築再利用或市場活化案例(僅選擇列舉)
*新竹市東門市場
*台北市新富町市場+東三水街市場
*雲林西螺東市場
*台南市西市場

蘇菜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Sufoood/

可注意參考的媒體製作
*我在菜市場待了一整天 (製作主持李明璁,台灣公共電視)
https://www.pts.org.tw/atthemarket/

*阿賢逛巴剎(製作主持楊佳賢,馬來西亞)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070979

紀錄片: 築地市場 和食之心
預告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oAge2IaZk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與課堂參與 
10% 
請準時出席課程 ,期待各位積極參與 (9 :15-12:00) , 原則上一學期可請假兩次,煩請事前提出。無端曠課會影響出席成績,若有特殊狀況另外商議。嚴重遲到以缺席計(遲到超過三十分鐘)。 
2. 
心得提問 
30% 
參考作業說明 
3. 
期中報告 
20% 
期中報告於第十周&第十一週進行,有兩軌題目,請擇一完成。可個人完成或不超過三人為小組共同操作。(細節請參考課程大綱) 
4. 
期末報告 
40% 
方案一 書寫市場專題 4000-5000字左右,可延續期中作業或另外擇定題目。 繳交日期: 2017年一月四日交摘要,一月十四日為最後報告截止日期。 方案二 參與市場實驗性實踐 須於期中(第十二週)時提出,與教師與助教討論方案可行性。以參與實踐過程、完成一定程度的計畫且可以文字圖像做階段性呈現(報告文字約1200-2000字) 繳交日期: 2017年一月四日交摘要,一月十四日為最後報告截止日期。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6  零售市場與城市的發生 
第2週
3/5  規劃/治理菜市場 
第3週
3/12  菜市場作為交換鏈結 
第4週
3/19  市場與都市非正式性 
第5週
3/26  市場與每日不穩定性 (Marketplace and everyday precarity) 
第6週
4/2  市場與移動性 
第7週
4/9  市場作為社會空間/性別化空間 
第8週
4/16  ***期中報告***+ 謝一誼博士演講(濕市場的全球摩擦-台北雙連市集的遭逢與跌撞) 
第9週
4/23   文化藝術進入市場 (地方賊演講) 
第10週
4/30  菜市場日常和都市空間政治: 雙連市集參訪+許麗玉建築師短講 
第12週
5/7  市場襲產化/苑裡公有市場保存經驗 
第13週
5/14  市場的襲產化與文化再尺度化
理論和比較研究 有形 與無形 
第14週
5/21  菜市場訪調 小組進行 助教協助 
第15週
5/28  傳統零售市場改建規劃課題(邀請陳恆文建築師演講 
第16週
6/4  蘇菜日記+小組工作 
第17週
6/11  小組工作(提案發展、分組工作、老師助教討論) 
第18週
6/18  成果發表 (客評)